站内搜索:
 今天是: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学术研究 >> 正文

毛泽东《体育之研究》(全文译)


2023-02-06 10:39  (点击:)



前   言

       国力衰弱,武风不振,民族的体质日渐轻细,这是很可忧的现象。提倡体育的人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,长时期不能取得效果。这种情况如不加以改变,长久下去,衰弱将更加甚了。拿起武器来能击得准、射得远,那是外在的事物,是事物的结果;体力充实才是内在的事物,才是事物的原因。如果体魄不坚实,看见武器都害怕,又怎能够击得准、射得远呢?身体坚实要靠锻炼,锻炼则靠自觉。

      现在提倡体育的人并不是没有采取种种方法,然而总是无效,其原因就在于外力不能触动人心,不懂得体育的真正意义何在。如果对于体育到底有什么价值,体育的效果如何,体育要从哪里着手等一系列的根本问题都模糊不淸,这样来搞体育当然没有什么效果。要想使体育有效,非发动人们的主观努力,促进人们对体育的自觉不可。如果自觉了,那么体育的条目你不说他也会懂得;“命中致远”(击得准,射得远)的效果也会不求自来了。

       我深深感到体育的重要性,痛感提倡体育者的不得当,想到国内同志同病相怜的一定不少,因此大胆地提出我的见解,和同志们商榷。我所说的并不都是实行过的,还有许多地方是空言我的理想,这是要老实说明的。如蒙同志赐教,则衷心感谢。

 

第一  什么是体育

       自有人类以来,尽管也有愚昧无知的人,但却没有人不晓得保护自己的生命。因此,伯夷叔齐虽然决心不食周粟,待饿到极点时,还是要采西山之薇来充饥的;陈仲子虽然绝兄隐居,而在饿了三天之后,看到井上被虫吃剩的半个李子,也不能不吞下去。上古人在树上做巢来住,剥下兽皮来穿,都是出自天生的本能,无须懂得什么道理。只是这种保护生命的本能还是原始的,不精细的。及至出了圣人,有了礼教,饮食起居才都有了节度。

       所以,孔夫子的养生之道是:休息的时候一定要舒舒服服;腐败了的饭食鱼肉一定不吃;还经常搞体育,每当他在矍相的园子里练习射箭的时候,看的人常挤成了人墻。人体组成的原理,与动物没有不同,而动物之所以不能象人类这样长寿,就是因为它们对生活是没有节度的。人类则用节度来管理生活,这种管理愈到后世就愈明确起来,于是就有了体育。

       体育,就是保养生命的方法。在这里,东方国家和西方国家的养生之道是不同的:庄子是由于看到厨师宰牛的情况而悟出养生之道的,孔仲尼则以射箭驾车为锻炼身体的方法;现今各文明国家,尤其是德国,斗剑之风遍于全国;日本则有武士道,近来还继承我国的传统,创造了柔术,居然大有可观了。

       考究起这些体育的内容,皆不外首先精细地研究生理,弄清楚人体官能、机构的构造、血脉的系统,那方面发达得早,那部分较有偏缺,体育就以这为程序,对过于发达的部分加以抑制,对发育不足的部分加以补救,因此,其结论是:使身体平均发达。这样说来,所谓体育,就是人类自己保养生命的方法,这种方法的目的在于有规则、有次序地使身体平均发达。

 

第二  体育对我们的重要性

       体育是配合德育与智育进行的,而德、智都寄托于身体。没有身体就没有德、智了。但是懂得这道理的人却并不多。有人认为智慧最重要,有人则认为品德最重要。当然,知识是可贵的,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就在于有知识。但知识寄托于什么呢?品德也确是可贵的,要树立群众观念,以平等待人,就靠品徳。但品徳又寄托于什么呢?要有身体才使知识和品德有所寄托。

      身体是载负知识和内涵品德的物质实体;它就象是载负知识的车子,庇覆品德的房屋一样。儿童到了学龄就入小学,在小学时期,应该主要注重于身体的发育,而知识的增进和道德的养成是次要的;应该以养护为主,而以教授训练为辅。但现在很多人不懂得这个道理,因此儿童由于读书而得病甚至死掉的都有。中学和中等以上教育应该徳、智、体三育并重,而现在的人们却多偏重于智育一个方面。

      在中学的青少年,身体的发育还没完全,而现在的人们对他们的身体培养少而消耗多,这样,发育岂不是有中止之势么?按目前我国的学制,课程排得密如牛毛,就是给成年人、身体强健的人去学都办不到,何况没成年的人、身体弱的人呢?看这些办学人的本意,好像是故意设置这么繁重的课程来为难学生,摧残他们的身体以危害他们的生命,有不接受这种做法的就加以处罚;遇到智力过人的学生,就要他加读什么什么书,用好听的话来哄,用厚奖来引诱。

      这才叫做害人子弟哩!学生们也好象厌烦活一辈子太长了,一定要把它摧残得短一些似的,就是以身为殉都不悔。怎么糊涂到这样啊!人就是怕没有身体呀,别的还怕什么?想办法把身体搞好,别的事也就好办了。要搞好身体,无非是搞体育。体育对我们其实占有头等重要的位置,身体强壮之后,学问、道德才能增进得快而收效大。在我们的研究当中,应该把体育看成重要的部分。“学有本末,事有终始,知所先后,则近道矣”。就是这个道理。

 

第三  过去体育的弊害和我们对待体育的方法

       我们说德、智、体三育并重;但古时读书人大都重德育和智育而轻体育。结果,其弊害是俯首驼背,双手白嫩,一爬山就气喘吁吁,一涉水就腿脚抽筋。因此孔子的大弟子颜回,汉朝的才子贾谊都在青年时就短命死掉了;唐朝四文豪之一的王勃二十六岁时掉到水里,因为不会游泳而淹死了;另一位也是四文豪之一的卢照邻患了手足痉挛症而成残废,痛苦得投水自杀了。这些人都是具有很高品徳和智慧的,但一朝身体不存,德智都随之而消灭。

       北方人自古刚强勇敢,披甲执兵,死而不厌。燕赵多有慷慨悲歌之士;烈士武臣,多数出在大西北。清朝初叶的颜习斋、李刚主都是文武兼能的。颜习斋远游千里之外,在塞北学得剑术,与勇士角武取得了胜利。他曾说:“文武缺一,岂道乎?“清初的学术大师顾炎武,本是南方人,但好居北方,不爱乘船而喜好骑马。这几位古人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。

       学校兴起以来,采用各国的既成做法,风习已经多少有些改变了。但办学的人还未解脱陈旧的传统,陷在旧习惯里,不能彻底转变。即使有人多少注意到体育,也只是外表铺张,不能掌握根本环节来采取有效措施。因此,我认为现在的体育工作,大都是徒具形式而没有实质。

       学校里不是没有体操课程,也不是没有体操教员,但受到体操的益处的人却很少。甚至是不但无益,而且有害。情况是这样:教体操的教师一发口令,学生就勉强做起体操来,身体是按口令动作了,而心里却不甘愿,精神受着很大的痛苦;精神苦,当然身体也就苦了,一般是一堂体操课之后,人人都显得疲惫困顿。如平素饮食不讲清洁,有害的食物和病菌进入身体,化为疾病;室内光线不足,视力就受害不小;桌椅长短高低不适用,委曲将就,结果躯干吃亏;象这一类的事还多得很,一时说不完。

      那么,要怎样为我们的学生打算呢?学校的设备,教师的训练,这都需要,然而这都是外在的、客观的条件。我们更应注意的是内在的、主观的一方面。有了内在的主观努力,就能百体从命了。一切祸福没有不是自己求来的;古人说:我立志要有仁德,就能有仁德,何况是体育呢。如果自己不振作图强,即使外在的、客观的一切条件都尽善尽美地具备无遗,也依然是不能得到一点好处的。因此,讲体育一定要从自动讲起。

 

第四  体育的效用

      人是动物,这已经说明人是好运动的了。人又是有理性的动物,那么运动就一定要有规律。但运动有什么可贵呢?有规律的运动又有什么可贵的呢?浅显的说,运动是为了劳动谋生;从大处说,运动是为了保卫祖国。但这都还不是我们在这里要说的本义。这里要说的运动,是指保养人的生命,使人的心情畅快的那种运动。

      宋朝的理学家朱熹是主张“敬”的,另一位理学家陆九渊是主张“静”的。静,就是静止不动;敬,也不是动而是静的意思。老子说“无动为大”;释迦牟尼务求寂静,都不外一个静字。朱熹、陆九渊学派的门徒都尊奉静坐法,近来有一位叫蒋维乔别号因是子的,讲求静坐法,还著了一部“因是子静坐法”的书,自夸静坐法的神效,鄙薄搞运动的人是自损身体。这也许算一种办法吧,但我是不敢效法他的。依我的看法,天地万物都是运动不息的。

      属于人类而有规则可言的运动,就是体育。我们已经在前面说过,体育的效用就在于强筋骨。我从前听人说,人的器官、骸骨、肌肉、血脉等发育到一定的时期就定了形,不再改变,大抵二十五岁以后就一成不变了。现在知道这种说法是不对的。

       人的身体原来每天每时都在变化着:新陈代谢的作用不间断地在各部组织之间进行着,视力不好的可以变好,听力不好的也可以变好,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,也还有改变官能、骨骼的可能。又曾听人说,体弱的人是难以转弱为强的,现在也知道这说法不对。原来生而体强的人,如果滥用他的身体,不戒绝种种不良的嗜欲,因而渐渐戕害身体,自恃是天生的好身手,自满自足,认为不须锻炼了,即使最强的体质也可能转为最弱的体质。相反地,体弱的人如果总是警惕到自己体质不好,唯恐活不长久,经常兢兢业业地谨慎自持;在消极方面深戒不良嗜欲,不敢使身体有丝毫亏损;在积极方面经常自觉锻炼,弥补自己的短处,时间久了,就会变为强壮。

       所以,生而体强的人固不可沾沾自喜;生而体弱的人也不必悲观失望。你生来体弱么,这或者正是自然诱使你变为强壮也说不定。东西方著名的体育家如美国的罗斯福、德国的孙棠、日本的嘉纳,都是以很弱的体质取得很强的效果的。我又听得人说,精神和身体两者不能同时求得完善无缺,说多用思想的人,身体常有缺歉;而体魄蛮健的人,则多数思想简单。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。这只能是指那些意志薄弱的人说的,对于明智的人是不适用的。

      例如孔子七十二岁才死,没听说他身体不健康;释迦牟尼到处奔波传道,也是高年才死的;耶稣不幸含寃被害,不在话下了;至于穆罕默徳,左手持可兰经,右手执剑,征压一世,这都是古时的所谓圣人,也都是最大的思想家了。现今的伍秩庸先生,已经七十多岁了,自信可以活到百岁以上,这也是用思想的人;王湘绮死时七十多岁,还是健康矍铄的。说这样话的人对这些事实又怎样解释呢?总之,经常从事体育就能强筋骨,强筋骨就能改变体质,弱的可以转强,身心两者都可以完善健全。这并不是什么天命,而完全是靠人的主观努力来决定的。

      体育不仅能强筋骨,而且还可以增进知识。近来有人说:精神上要文明化,体魄上要野蛮化,这话很对。甚至可以说,要使精神文明化,一定要先从体魄的野蛮化开始。如果体魄野蛮化了,文明的精神就会随之而来。知识的活动,就是认识世界上的事物而判断它的内在规律,这种活动是要靠身体的。直观,就要靠耳目;思维,就要靠脑筋。耳目脑筋,这都是身体的部分;体魄健全,知识也就能健全了。

       因此可以说,人是间接从体育中获得知识的。对现代的各种学科,无论是入校或是自学。总需要力能胜任。力能胜任的人,就是体质强的人,不能胜任的人,就是体质弱的人。身体强弱不同,所能胜任的范围也就有所不同了。

       体育不仅能增进知识,而且能调节感情。对人来说,感情的力量是很大的。古人以理性抑制感情,所以有“主人翁常惺惺否”和“以理制心”的说法。然而理性出自内心,而心又是寄托于身体的。我们常看到疲弱的人往往为感情所支配而无力自拔。五官不全和肢体残缺的人,每每限于偏面的情绪,理性都不能来补救他。

      所以,身体健全感情才能正常,这可说是不变的道理。举例来说,我们遇到某种不愉快的事,受到刺激,心神激动,难于制止,如果这时做一次比较剧烈的运动,就可以立即消除原来的观念而使脑筋又清醒起来,其效果是立竿见影的。

     体育不但可以调节感情,还可以增强意志。体育的巨大效用,可以说特别体现在这一点上。体育的主旨,本来就在于勇武。勇武的含义,如猛烈、无畏、敢为、耐久,都是属于意志方面的东西。举例来说,用冰水洗脚就可以练习猛烈和无畏,也可以练习敢为。凡各种运动,持久不懈,都能练习耐久,如长距离赛跑,对练习耐久的作用特别显著。

    楚霸王所谓“力拔山兮气盖世”的气魄,不外是猛烈;汉朝傅介子“不斩楼兰誓不还”的壮志,不外是无畏;以保家的精神卫国,不外是敢为;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,不外是耐久。所有这些,都可以以日常体育的小事为基础来进行锻炼。必须肯定,意志是人生事业的先驱。

     一般说来,肢体纤小的人,举止就轻浮,肤理缓弛的人,心意就柔钝。身体对于人们心理状态的影响就是这样显著。体育发挥了作用就能强筋骨,因而就能增进知识,因而能调节感情,因而又能增强意志。筋骨,是属于人的肉体的;知识、感情、意志,是属于人的精神的。身体和精神两者都舒适了,这就是健康了。所以,体育不是别的,不过是保养生命,畅快精神而已。

 

第五  不好运动的原因

    运动是体育的最主要的内容。现在的学生多半不好运动,其原因有以下四点:

一是没有自觉性

        一件事情之体现为行动,一定要首先激动他乐于做这件事情的感情,特别首先要他清楚详细地懂得所以要做这件事情的道理。清楚详细地懂得所以要做这件事情的道理,这就是自觉性。人们多半不懂得运动对于自己有怎样的关系。即使是知道个大概,也没达到亲切严密的制度。不能启发其认识,因而也就不能激动其感情。人们所以孜孜不倦地研究各种科学,是因为它与自己的关系很密切。今天不做,以后将无以谋生。但对运动就没有这样的自觉性。这一半要怪自己不能深刻地认识问题,一半也要怪教师不懂得开导的办法。

二是积习难改

      我国历来的传统是重文轻武,看不起武人,动不动就说“好汉不当兵。”虽然知道应当运动,知道各国由于运动而强盛的道理,但一般人都还受旧观念影响,对于新观念的体育还处在半欢迎、半拒绝的状态。这样,也就难怪他们不好运动了。

三是提倡不力

      这又有两种情况:一种情况是现在的所谓教育家多半不懂得体育。自己不懂得体育,光是听说有这么个名词,也就跟着别人谈体育,所以说出来不是由衷之言,做起来更没有办法,于是减低了学生研究体育的意愿。这就好象败家子说要自立,醉鬼说要少喝酒一祥,当然没有人信他的话了。再一种情况是教体操的人多没有学问,说起话来粗俚不堪,使听课的人感到剌耳;而懂得的又只有那么一手,又不见得精通,毎天见面,不过就是那几下子机械的动作而已。凡事徒有形式而没有深刻的意旨来贯注,是一天也站不住脚的。今天的体操实际就是这样。

四是学生以运动为可羞

     据我考察所得,这一点实在是学生不参加运动的重大原因。衣冠整洁,文质彬彬,行止稳重,慢条斯理,这是当前社会的风尚,忽然叫他袒臂赤脚,伸腿屈腰,他会说:这是做什么,岂不是大大的怪事么!所以虽有人深知身体不能不运动,而且也想实行,但终不能实行;有人在集体之中尚能随着大家一起运动,但要他单独进行运动就做不到了;有人平时在自己的屋子里能运动,却不敢在稠人广众之前运动。这些,一句话说,都是害羞的念头在作怪。

       以上四点都是不好运动的原因。第一和第四是属于主观方面的,要改,在于自己;第二和第三是属于客观方面的,要改,在于别人。君子是应该要求自己的,别人的事就等别人去办好了。

 

第六  运动的方法贵乎少

       我由于痛感自己体弱,因而想要研究卫生术。这方面古人所说的已不少了;现在学校里也有体操课;书店里也有这类的书籍,所见所闻不算不多,但潜心研讨,广泛阅读,终难得到益处。原来这种事不重言谈,而重实行,果真能实行,得一套半套的做法就已经够了。

       曾国藩实行临睡洗脚,饭后千步的办法,得益不少。有一位老人八十岁了,还很健康,问他原故,他说“我只是吃饭不吃饱而已。”现在的体操,各种各样的方法都有,如果一样样地要人去数,哪止几十种、几百种?树林虽大,鸟也只栖在一条枝上;河水虽多,也只能喝满一肚子。我们人只有一个身体,只有一副器官、骸骨、五脏、血脉神经系统,即便有一百种方法,也不外是想使血脉流通而已。

       因此有效的方法只要有一个就够了,一个方法的效果如此,一百个方法的效果也如此,那么其余的九十九个方法尽可以不要。正如眼睛同时看两件东西就看不清楚,耳朵同时听两个人说话就听不清楚一样,筋骨的锻炼,如果用一百种方法,倒只有扰乱了它,想要有效,反不见得能有效了。

       当然,为适应各方面的需要而设的运动法,和锻炼个人身体的运动法不同:走浪桥是适于航海的;撑竿跳是适于超越障碍的;游戏宜用在小学生;军操宜用在中等以上学校,这都是为适应各方面需要而设的运动法。运动筋骨,使血脉流通,这是锻炼个人身体的方法。为适应各方面需要而设的运动,方法应该多,锻炼个人身体的运动,方法应该少。

       现在的学生多误解这种用意,因此就失之于两个极端:一种是好运动的人以多为好,一个人几乎想要百般俱备,结果是没有一样增益了身体;—种是不好运动的人,看到别人技艺多,自己懂得的少,索性什么都不干了。方法多的不一定就好,想广泛地搞,结果是荒废,又有什么好处?方法少的未必不好,虽然是一手一足的伸屈,果能经常坚持,也有好处,明白了这个道理,今后的体育才有进步可言。

 

第七  运动应注意的事项

      凡事都应该有恒心,运动也不例外。如果有两个人,他们对于运动,一个人是时作时辍,一个人是坚持不懈,则其结果有效无效,一定是不同的。运动而有恒心,第一能生兴趣。凡静止的事物不能自己动起来的;要它动,一定要有什么东西给它以动力才成。这种动力没有比兴趣更好的了。一切科学都可以引起人们多方面的兴趣,对运动来说,更是这样。

     人静静地呆着是很安逸的,动起来就很劳苦。人常是好逸恶劳的,如果没有一种东西来促使他,就不能改变静止的情况,不能改变他那好逸恶劳的心情。而这种兴趣的产生,是由于天天不断地运动而来的。最好每天在刚刚起床和临睡前进行两次运动,运动时最好是裸体,或是穿薄衣,穿衣多了是很碍事的。每天如此,习以为常,使这种运动的观念连续不断,今天的运动是接着昨天的运动,而又引起明天的运动。每次不必很久,三十分钟就够;这样下去,自然就产生一种兴趣了。

       第二,能产生快乐。运动既久,收效显著了,自然就发生了运动有价值的观念,用它来从事学习,就能胜任愉快,用它来修养品德就能一天天见功。所以内心的无限快乐也是由于有恒而得来的。快乐和兴趣是有区别的:兴趣在运动的开始,快乐在运动的终了;兴趣产生于运动进行之中,快乐产生于运动的结果,两者自然不同。

       做到有恒心了,但如果不用心,也是难于收效的。譬如走马看花,虽是天天去看,还是和没看一样。虽然是和大家在一起学习,但心里却想到天上的飞鸟去了,那一定学得不如别人。因此,运动有一条规律:即要全神贯注,运动的时候,就要心在运动,一切闲思杂虑,一概屏除,心里只想着血脉怎样流通,筋肉怎样松紧,关节怎样反复,呼吸怎样岀入这些事情,而动作按节奏,肢体的屈伸进退,一件件都踏踏实实地去做。朱子论“主一、无适”,说吃饭时就只想着吃饭,穿衣时就只想着穿衣。运动的时候全神贯注,也和这是同样的意思。

       虽然说君子的风度要象周文王那样“内文明而外柔顺”,但这可不是对运动说的。运动则应该蛮拙。象楚覇王孤骑舞枪,十次破围时那样,喑鸣颓山岳,叱咤变风云;象项王力大拔山,象养由基射贯七甲,道理就在于蛮拙,而与纤巧之事无关。运动的进取应该蛮,蛮就能气力雄伟,筋骨苍劲了。运动的方法应该拙,拙就能踏实,易于练习了。这两者对开始进行体育运动的人更加重要。

       总之,运动应该注意的事项有三点:一是有恒心,二是全力贯注,三是蛮拙。此外应当注意的事项还很多,但主要的就是这三点。

 

第八  运动一得的商榷

       各种运动我都曾大致领略过了,但认为这些方法都是来自外部,没有一套是出自一己心得的创造,于是提炼了各种运动的优长,自己创造了一种运动法,经过运用,得到这种运动的益处不少。这种运动共分六段:计手部、足部、躯干部、头部、打击运动、调和运动。每段中有若干节,共有二十七节。因为有六段,因而名之为六段运动。现分述如下,请方家指正。(PS:以下6小段,笔者未译,乃原文)

一、手部运动,坐势

1.握拳向前屈伸。左右参,三次(左右参者,左动右息,右动左息,相参互也)。

2.握拳屈时前侧后半圆形运动。左右参,三次。

3.握拳向前面下方屈伸。左右并,三次(左右并者,并动不相参互)。

4.手仰向外拿。左右参,三次。

5.手复向外拿。左右参,三次。

6.伸指屈时前刺。左右参,三次。

二、足部运动,坐势

1.手握拳左右垂。足就原位一前屈,一后斜伸。左右参,三次。

2.手握拳前平。足一侧伸,一前屈。伸者可易位,屈者惟趾立。臀跟相接。左右参,三次。

3.手握拳左右垂。足一支一揭。左右参,三次。

4.手握拳左右垂。足一支一前踢。左右参,三次。

5.手握拳左右垂。足一前屈,一后伸。屈者在原位,伸者易位,两足略在直线上。左右参,三次。

6.手释拳。全身一起一蹲,蹲时臀跟略接,三次。

三、躯干部运动,立势

1.身向前后屈。三次(手握拳,下同)。

2.手一上伸,一下垂。绷张左右胸肋,左右各一次。

3.手一侧垂,一前斜垂。绷张左右背肋,左右各一次。

4.足丁字势。手左右横荡。扭捩腰胁。左右各一次。

四、头部运动,坐势

1.头前后屈。三次。

2.头左右转。三次。

3.用手按摩额部、颊部、鼻部、唇部、喉部、耳部、后颈部。

4.自由运动。头大体位置不动,用意使皮肤及下颚运动。五次。

五、打击运动,不定势

(打击运动者,以拳遍击身体各处,使血液奔注,筋肉坚实,为此运动之主)

1.手部,右手击左手,左手击右手

(1) 前膊,上面、下面、左面、右面

(2) 后膊,上面、下面、左面、右面

2.肩部

3.胸部

4.胁部

5.背部

6.腹部

7.臀部

8.腿部,上腿、下腿

六、调和运动,不定势

1.跳舞,十余次

2.深呼吸,三次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摘录:谢伟


关闭

 
设为首页  |  加入收藏 

山东女子学院体育教学部  版权所有